|
|
《心的翅膀》教學反思 《心的翅膀》一課是冀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,它選擇了一段沒有結局的童話故事作視點,對不同年齡、不同閱歷的人進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視——同樣是續編一個童話故事,身為工程師的丈夫“想了半天”竟“想不出來”,我的同事則以解應用題的方式給了我“啞然失笑”的答案,倒是四年級的孩子們令我大喜過望續編出了精彩生動的故事,以致讓我發出感慨:“孩子的心是長了翅膀的,盡管稚嫩,但飛得很高,飛得很美。” 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,覺得文章很簡單,學生很容易理解。當為這一課制定教學目標、教學重、難點時,我突然發現簡單文本的背后,是如何把握教學過程,突出主題。六年級的學生正是從懵懂的兒童逐漸走向青春期過渡的階段,本課設計在此很有深意,希望孩子們在不斷成熟的的興奮中不要折斷想象的翅膀,一直保持到永遠。鑒于對文本和學生學情的分析,我理出了我的教學思路:第一課時讓學生充分讀文,把課文讀通順、讀流利。能夠復述課文,整體感知文意。第二課時品讀文本,圍繞中心話題談感受,重點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能夠感受到想象力的美妙和重要,懂得珍視想象力。為了重點突出,我設計中心議題,讓孩子們談論工程師、同事、孩子們的差別;展示自己續編的故事,感受想象的美妙;談對“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豐富”這句話的理解。以此來豐富“學生感受想象力的重要和美妙”的過程。 整堂課下來,按照預設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。中心議題設計得當,孩子們踴躍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。課堂引導得體,孩子們就文本進行了深入的挖掘,談得細致。展示學生作品環節,學生熱情高漲。對于“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豐富”理解環節,孩子們各抒己見,或舉例,或引用,展示了一位位懵懂少年的“成熟”認知。 不足之處:講完課文,細細回味,覺得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小朋友續編的故事時,還可再進一步、再多角度評價。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環節,有點倉促。 總之,這節課比較成功,課堂氣氛活躍,學生被調動得積極踴躍,對文本的學習突出了重點,詮釋了難點,孩子們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重要與美妙。
|
|